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卓元表示,中国经济增速下滑,很重要原因是连续多年的GDP增速超过10%,产能过剩行业很多,居民收入占GDP比例过低,收入差距过大,使得不可持续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中国数名经济专家昨天在一场论坛中表示,未来中国经济增速还会继续放缓,放缓是中长期趋势,甚至有人认为,未来能保持6.5%增长已是乐观判断。
在昨天由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主办、中新社经济部协办的财经战略年会2014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卓元表示,要直面中国经济减速问题,中国经济增速的回调是必然的,回调是为了恢复经济的平衡实现再平衡,使经济可持续发展。
张卓元指出,中国经济增速下滑,很重要原因是连续多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超过10%,产能过剩行业很多,居民收入占GDP比率过低,收入差距过大,使得不可持续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卢中原则进一步表示,未来中国经济增速还会继续放缓。
从2011年GDP增速告别两位数以来,随着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中国经济增速逐年递减。
2014年前三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7.4%,第三季度GDP增速跌至近年来新低。
卢中原指出,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形势是经济增速出现趋势性的放缓,而非短期的下行压力,增长速度“未来还会继续放缓”。
他表示,按投入产出表分析产业链系数并预测未来,‘十三五’(2016-2020年)从8%下滑到7%,‘十四五’(2021-2025年)下滑到7%以下。”
中长期经济下行
是客观规律使然
卢中原指出,这是因为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力减少,储蓄率逐步降低,投资增速放缓。这种中长期经济下行是客观规律使然,“不是想刺激就能刺激,也不是不刺激就下去了”。
中国国际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表示,中国经济如果继续下滑,应当引起重视。
他认为,不能够把当前出现的经济下行、供需不足、通货紧缩等趋势性问题混同为新常态。
郑新立表示,中国目前正处在由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跨越的艰难爬坡阶段。当前总的态势是经济稳中趋降,经济下行的压力不断加大。
中国经济已连续四年处于缓慢下降态势,郑新立表示,若继续下降,中小企业压力比较大。
“特别是传统制造业,如浙江的企业压力比较大,如果继续下滑可能会有一批中小企业关门倒闭。”
6.5%增速属乐观判断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认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速到8%以上“不太现实”,而6.5%左右“是一个相对乐观的判断”。
此外,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昨天在全国商务工作会议上强调,2015年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化商务领域改革。重点改善外商投资环境,提高引进外资质量,优化全球资源配置。
高虎城提出,重点要抓好改善市场环境;改善外商投资环境;提升走出去水平;推进外贸稳增长调结构;统筹多双边和区域合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