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螺母、紧固件、标准件、螺丝、
当前位置:首页 >> 物流中心 >> 物流新闻

中国快递分两种:一种叫快递,一种叫顺丰

发布时间:2016-01-16 11:05:21.0   点击:161次

  没错,如题。在很多人眼中,中国快递分两种:一种叫快递,一种叫顺丰。

  顺丰,是一家既熟悉又神秘的公司,熟悉在于你天天都能看到他们的快递员在街上跑,神秘的是你极少听到关于这家公司的新闻,也不可能在新闻上见到他们的老板“王卫”,就跟华为的任正非一样。这两个老板都是神一般的存在,所以公司也是,两朵奇葩,生于珠三角,坚持不上市。

  关于最后一条,坚持不上市,用铁一般的硬邦邦的事实证明了,这种奇葩是真奇葩。在商海中,千万不要信老板们说,我们不在乎市值,我们不在乎股价涨跌之类的话,说这些话的就跟说每天都是梦(chao)想(piao)叫我起床一样扯淡。不信你去看看,满中国望去,真正具备极好的资质,又在该行业牛逼闪闪到无人能及的公司,有几个坚持不上市的?恐怕只有顺丰和华为了吧?就凭这一点,能让很多人闭嘴。这不,最近频频传出中国快递公司上市的消息,觉得最近多牛逼终于成为上市公司了,然后呢?又能怎样?服务还是那么烂。

  物流界华为,穷的只能买飞机

  不过,在舆论面前,再是神一样的奇葩公司也和没穿衣服面对流氓的少女一样缺乏抵抗能力。在被自媒体人爆料裁员后,虽然顺丰做出了回应,但乐于看热闹并喜欢把事搞大的看客们并未放过它。

  当然,另一个奇葩华为也曾经遇到过类似的质疑,在《任正非内部讲话》一书中,任正非曾说过“末位淘汰制是永不停止的,只有淘汰不优秀的员工,才能把整个组织激活。”而华为一直都采取末位淘汰制,之所以贯彻这项制度,只是为了裁掉落后的人,裁掉那些不努力工作的员工或者不胜任工作的员工。

  当然,华为的现金流一直都很充裕,所以结构性裁员的质疑在强大现金流面前显得缺乏说服力。那顺丰就缺钱么?2013年8月,顺丰曾接受了元禾控股、招商局集团、中信资本三家国资机构约24.5%的入股,投资额近100亿元。而且,从模式上看,顺丰亏损的可能性不大。就算顺丰投资了嘿客等业务,但账上至少还有几十亿现金,纵观整个国内的企业,账上能爬着几十亿的还真不多,更何况入股顺丰的都是“国家队”,守着金山还能穷死的言论真是不过脑子。

  另外,顺丰最近的新闻是刚刚引入国内第一架波音767-300BCF改装货机,据说这个大家伙可以装载25辆快递车,而且一次可飞7000公里,五次就能绕地球赤道一圈。而就在这家B767-300BCF落地后不到一小时,顺丰航空的新一架B757-200型全货机,也从厦门飞抵。

  穷的只能买飞机了,这就是顺丰现金流现在的写照,所以一切意图从资金方面旁征博引顺丰“裁员”的分析都是说胡话。

  互联网+快递,快递不能只靠力气

  其实,不止是顺丰,德邦、圆通内部也启动了末位淘汰制度。物流行业不约而同的做法其实与行业转型的需求有关。我们印象里,物流就是搬运工,是没技术做苦力的标准蓝领,这也是就算快递员月薪上万,很多面子上的大爷宁愿饿死也不加入的原因。

  但是,单纯苦力活附加值低,资金利用率也不高,造成的后果就是企业盈利能力会有天然的天花板。而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实际上是物流企业面临最紧迫的问题。但一切以人为本,转型也好,开拓新业务转型也罢,需要的都是具有新型思维以及能力的人才。不是说不需要快递员,而是需要具备更多综合能力的快递员,在单纯做搬运工的同时,还能利用自己的其他技能实现长尾价值。

  阿里为什么巨资收购海尔日日顺?看中的不止是日日顺众多的网点,更是其中拥有专业技能的人。说白了,这些人就是生活服务O2O里面落地的那个O。

  话说回来,顺丰20万多快递员,他们只会卖苦力气么?说句实在话,他们很多人高考的分数甚至比众多坐在办公室吹暖风的所谓白领更高,你能否认他们的智慧?如果把他们的附加潜在价值全挖掘出来,不仅物流企业可以获益,员工自己也能得到更好的回报。

  被末位淘汰的兄弟们也应该想想,为什么被淘汰的偏偏是你?再有裙带关系也栓不了20多万人,好好从自身角度考虑问题,才是打翻身仗的基本。

  多元化,赢得未来的法宝

  如今,顺丰用“员工价值挖掘”赢得了用户的口碑;未来,王卫正在从快递发散出去,布局全球、全产业链。

  盘算了一下顺丰官网和行业新闻,到今天为止,顺丰已有业务包括:快递;物流——零担、冷链、医药;电商产业园;电商仓储——仓储、末端派送;金融——顺手付(移动支付)、供应链金融、快递保价服务;商业——嘿客、顺丰优选、农产品直采、海淘;国际——国际快递、国际贸易、海外转运、海外仓储;航空——飞机、自有航线、地勤。

  这是什么概念?多元化。

  还记得吗?当年经济危机的时候,大家都在压缩成本准备过冬,王卫却干了一件让行业瞠目的事情,买飞机送快递。等经济危机过了,其他快递公司恢复过来,再想追赶顺丰时,发现自有货机的顺丰早就望尘莫及了。这就是战略眼光。

  当电商起来之后,快递业进入价格战,但是,顺丰反其道而行之,不但不降价而且涨价,这也是保证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的保证,结果证明,这是对的。

  你现在看,顺丰的这些业务好像跟送快递离得有点远,但是,总有一天,当它们连成一片的时候,你会发现,喔噢,原来他们干的是这个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