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2015年我国融资租赁市场,总结起来可以描述为“东风吹,租赁起”。今年,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融资租赁发展的政策,不少业内人士看来,租赁业在今年迎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其中表现的最为显著地可以说是四大自贸区了。
据中国租赁联盟和天津滨海融资租赁研究院统计,天津自贸区截至2015年底,总部设在天津市的各类融资租赁公司已达600多家。上海自贸区自成立以后,融资租赁产业可谓是得到了快速增长,自挂牌后新引进的融资租赁母体公司是190家,既有交银租赁、东航租赁、中飞租赁等从事飞机、船舶、大型设备等融资租赁项目。
随着上海、天津深圳等地纷纷发力,2015年年底市场规模首次超过3万亿元的融资租赁行业迎来新一轮的发展。为什么如此大量的融资租赁公司争相落户自贸区呢?在此,记者梳理了一下各大自贸区利于物流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一方面,共享机遇,同获红利。四大自贸区的政策均表现出,统一内外资融资租赁企业准入标准、设立审批和事中、事后监管,允许注册在自贸试验区内由省有关主管部门准入的内资融资租赁企业享受与现行内资试点企业同等待遇;跨境租赁实行异地监管模式,实施属地申报、口岸验放。对注册在自贸试验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的融资租赁企业进出口飞机、船舶和海洋工程结构物等大型设备涉及跨关区的,在确保有效监管和执行现行相关税收政策前提下,按物流实际需要,实行海关异地委托监管。“回顾2015年的租赁行业,众多的利好政策以及中国经济进入转型关键期,让融资租赁行业迎来了持续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期,自贸区以其特殊的市场角色,首获政策红利是毋庸置疑的。”中国融资租赁网CEO刘军厂对记者说。
另外,各有所长,全力以赴。首先从刚刚实施“金改”的天津自贸区来说。据了解,根据天津自贸区“金改30条”,天津自贸区内的融资租赁公司可以从境外借用人民币资金,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同时也可以实行限额内资本项目可兑换,自主开展跨境投融资活动。天津自贸区内的租赁公司可以利用国家外汇储备,开展飞机、新型船舶、海洋工程结构物和大型成套进口设备等租赁业务,这些政策无疑将极大地拓展租赁公司的融资渠道。这相对于之前天津自贸区已有的相关配套政策来说,本次“金改”对融资租赁政策市场来说可谓再添助燃剂。
对此,天津自贸区中心商务片区投资促进局投资服务部相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说,“天津之所以可以吸引众多融资租赁公司落户,主要原因还是审批权限下放,审批制改成备案制,再加上金融创新带来衍生出融资租赁业务的繁茂。再加上自贸区的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改革试验以及专门为开展金融租赁业务设立的政策,从而为融资租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
再来看看上海自贸区,上海自贸区可谓是政策最为完善的,记者发现大大小小相关政策有16条。比如,自贸区区内融资租赁企业可开展全流向的租赁业务,包括两头在内的境内租赁、两头在外的境外租赁、以及一头在内一头在外的进口或出口租赁业务;自贸区内的融资租赁公司可兼营与主营业务相关的商业保理业务;便利融资租赁公司从境外购买飞机、船舶、大型设备等融资租赁项目的付汇手续等等。
相比以上两大自贸区出台的面面俱到融资租赁相关条例,福建自贸区与广东自贸区相对低调。但也足以表现出对融资租赁的支持,比如,其中厦门市对融资租赁业的财政扶持政策为融资租赁(金融租赁)公司购入设备并被厦门市企业租赁使用的,按照租赁合同、发票金额的5‰给予奖励,最高奖励金额200万元。购入厦门市地产设备开展业务的,最高奖励金额提高至300万元。而广东自贸区主要是,支持符合条件的内地和港澳地区机构在自贸试验区设立金融租赁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开展飞机、船舶和海洋工程设备等融资租赁业务。支持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开展期货保税交割、仓单质押融资等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