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螺母、紧固件、标准件、螺丝、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商学院 >> 经验推广
关键字:

京东将不止是一个电商公司

发布时间:2014-04-14 17:00:46.0  点击:116次

  大概是在一年前的这个时候,京东改了自己的域名,把域名改为JD.com,在名字中也去掉了商城两个字,变成单纯的京东。我曾写了一篇文章叫《京东换域名暴露的平台化野心》,文章写了自然不能瞎写,一年过去了,我开始回头看看这一年京东的变化,是否符合当初的预期。

  当时判断是,京东要做平台化转变,四个发展方向是,物流增强、移动互联网、非标品平台和虚拟类服务,这几项目前京东基本都做的风生水起,物流不用多说,现在正结合便利店下沉渠道做O2O。手机端也通过赞助《我是歌手》等栏目做了力度很大的推广,来自手机的订单也有了相当的比例。非标品通过POP 平台、其它垂直电商入驻等方式已经在SKU上有了相当大的提升。而虚拟服务从金融信贷到虚拟电信运营商,京东也都有很大力度的涉足,甚至还针对用户提供了类似信用卡的白条服务。这些准确的判断说明京东确实在平台化道路上一路狂奔。

  而没有预料到的部分则是随着智能硬件的火爆,京东在这个领域的大手笔投入,目前看,也已经上升到了战略的高度。在这个方面,京东做了两个非常大的计划,一个是JD+一个是JDphone。

  JD+计划是京东针对智能硬件领域企业推出的扶持政策,提供了商业快捷直通、数据共享、营销支持、供应链服务支持、技术支持和资金与金融服务支持。这六大支持遍布的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几乎提供了智能硬件厂家需要的全部服务资源。这对于这个刚刚兴起领域中的创业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产品上。目前JD+的第一批产品已经即将上线,其中包括了智能代步车、运动追踪器、意念力头箍、蓝牙防丢器等一些列酷炫产品,总体看,尝试已经有了初步的成功。

  而JDphone计划的出台,则是因为京东经过多年努力,本身已经成了最大的手机销售渠道。所以从渠道合作入手,向上游寻求更深度的合作定制,向下游收集更清晰的用户需求,然后和厂家一起定制的智能手机,于是也就有了JDphone。其中一部,最近因为国母彭丽媛的使用曝光,而大红大紫。不能不说,是非常成功的一个计划。

  这两个计划的小有成绩算是京东在这个领域尝试的阶段性胜利,但表象之下,则是京东平台化野心的延伸。

  这两个项目与京东其它项目最大的不同在于,整个项目的参与程度非常深,而且参与了从上游到下游的全产业链的工作,与其说京东想赚这个钱,不如说京东是在努力尝试整合产业链,利用自己电商方面的优势,去渗透整个产业链的整合,从而摆脱电商的定位,成为一个全产业链整合的企业。

  这样的计划带来的预期,显然会让京东的价值有更高的提升,因为作为电商平台本身,这个领域已经非常成熟,比如阿里都要二婚了,孩子淘宝都长大成人了。电商越来越像是一个基础设施而非一个充满想象力和空间的领域。那么为了创造更高的价值,带来更高的预期,摆脱电商平台的限制,把电商能力变成基础能力,在此基础上去整合全产业链,通过收集用户需求,去定制用户需要的产品,通过上游生产,通过自己的渠道售卖。京东本身就从一个电商平台,转型成为了一个全产业链的平台,而通过开放和融合,在整个经济生活中,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

  这个想法和尝试的前瞻性,并不亚于当年京东选择大力发展物流。因为这样的事情,是没有人做过的事情,阿里在金融上对各产业形态的整合,已经碰到了央行管理的天花板。而对产业链的整合,这还只是苹果这样的公司才能玩好的领域,京东这样的尝试,只能说非常大胆,也非常令人钦佩。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各种业态之间的界限会越来越模糊,一个优秀的企业可能会基于自己的主业,涉足上下游的生产和管理,成为一个模糊的商业形态,以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因为你掌握的环节越多,你的可替代性就越低,你的竞争力就越高,只是限于能力,这样的尝试只能在少数领域进行,而不可能全行业都做。这也是为什么京东选择智能硬件和手机来做这样的尝试的原因,因为这两个领域目前是一个比较明显的趋势,比较新兴,机会多和关注度也比较高。

  从京东的选择来看未来的趋势,大企业的发展往往会基于大数据的产业链管理,小企业的发展往往基于情感的营销和客户维护。同时二者还有交集的部分作为自己商业模式的补充,大企业需要通过情感来增强体验,小企业则需要通过数据来增强用户管理

【标准件之都】出于传递更多新闻资讯的目的,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该稿件内容客观事实存在偏差,请与我们联系删除或修正,联系方式:0310-6950655或者bzjxx@bzjzd.com。如其他网站或媒体需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站内容,请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标注“来源:标准件之都”。

发表评论

  • 内容: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