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3日至17日,德国汉诺威工业展览会盛大举行,65个国家和地区的6500家厂商参加了本次展览。其中有1100家中国企业携带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品和技术也参加了展览,是仅次于主办国德国参展厂商最多的国家。另外,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行业也有近20家企业参加了展会。
汉诺威工业展览是全球顶级、世界排名第一的专业性贸易展览会,迄今已有59年的历史。它不仅拥有世界最大规模的展示场地,而且展会技术含量极高,被公认是展示世界先进技术和产品的窗口。展会的展览面积有50余万平米,由27个展馆组成,展览中心内的绿化和环境非常好,并设有巴士为参观者提供展馆之间的转换参观。展会期间汉诺威市对展览会周围的交通作了周密的安排,以保障参展和参观的车流、人流较快捷的聚集和疏散,甚至展馆附近的居民也在展会期间腾出房间供参展的企业人员租用。
世界上著名的企业如微软公司、IBM公司、ABB公司、西门子公司等都参加了展会。展会期间还组织了当前颇受关注的多种工业技术论坛,为展会大为增色。
德国总理默克尔和印度总理莫迪出席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并做了热情洋溢的致辞。
本次展会荟萃了各个工业领域的尖端技术,引领着世界工业的创新与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业发展的晴雨表”。展会以“融合的工业—加入网络”为主题,汇集工业自动化和信息技术、能源和环境科技、动力传动和控制、工业产品和生产工艺及服务和产品研发方面的前沿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其中“工业4.0”、增材制造、机器人、能源效率和智能电网等是此次展会重点展示的工业潮流。
今年汉诺威工业展最大的亮点是“工业4.0”,到处都能看到“工业4.0”和智能工厂的相关内容,特别展现了第四代工业革命发展态势。“工业4.0”是基于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和物联网,追求一种智能化的生产革命,其目标是建立具有适应性、资源效率及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智慧工厂。全球领先的IT厂商纷纷展示各自在“工业4.0”研发上的最新进展,“工业4.0”的字样出现在许多知名厂家的展台宣传图上,并为未来产业变革描绘美妙蓝图。展会中从不同的视角阐述和展示了拥有“工业4.0”技术的智慧工厂技术,可以根据你事先设定的个性化定制来生产专属的个性化产品,而所有的零部件都将在一个流水线上完成,计算机会智能选择材料进行生产并完成最终成品。工厂系统与能源系统通过数字化方式相互连通,产品从研发到上市的周期变得越来越短,新的商业模式以更快的速度不断涌现。
比如德国企业软件巨头SAP和西门子展示了共同研制的智能机械手实时监控系统。在展会现场,智能机械手按程序设置不停地抓取、移动和摆放一块块小方块,以模拟现实中机械手的工作状态。
德国厂家在展会上还演示了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结合带来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场景。农田中安装的传感器将土壤情况实时传输到控制系统,农场主只需通过控制界面,动动手指就能实时监控作物长势,判断农田是否缺水缺肥,甚至预测当年作物产量。
德国副总理加布里尔解释了建立“工业4.0”平台的意义:建立“工业4.0平台”其实传递的是一种共同呼吁数字化的信号,它将使政界、企业界、工会及科技界等各重要参与方之间实现团结一致。通过建立这个平台,我们希望能尽快研究出具体实施措施。德国教育和科研部长万卡女士首先将“工业4.0”定义为一种智能化的生产方式,它的核心是实现“互联”。根据万卡女士的设想,未来的“工业4.0”智能工厂能够实现满足个人需求的个性化生产,与当前毫无关联的生产和消费环节相比,未来的智能工厂、生产商和消费者将实现“互联”,按需生产,而这种“量体裁衣”模式将比现有的批量化生产更节约资源和能源。
概括性地说,“工业4.0”实际上是将传统的制造业与现代信息科学技术进行整合,让传统制造业插上信息科学技术的翅膀。目前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包括软件、硬件)供应商正努力把握时机,积极参与到“工业4.0”的建设中来。这种生产方式将使资源得到最合理的利用,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同时人类也能实现更安全的工业生产。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连提出“工业4.0”概念的德国也还在探索阶段,未来“工业4.0”能发展到什么程度,给人类的实际生产活动带来哪些便利还无法预测。但是,几乎没有人怀疑“工业4.0”实现的可能性,剩下的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中国政府制定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是我国的“工业4.0”发展方向,该计划明确了我国智能制造的发展路径和方式,这次汉诺威工业展览会透露的信息为我国的工业发展具有很强的启示作用,会给信息技术产业链相关企业带来巨大市场发展空间。
【标准件之都】出于传递更多新闻资讯的目的,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该稿件内容客观事实存在偏差,请与我们联系删除或修正,联系方式:0310-6950655或者bzjxx@bzjzd.com。如其他网站或媒体需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站内容,请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标注“来源:标准件之都”。
相关资讯: